核心提示:貴州省貴陽市主要飲用水源來自“兩湖一庫”,“兩湖一庫”每天為120多萬市民供應飲用水,占貴陽市城區用水量的60%,被稱為貴陽市民的“三口水缸”。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在當地調查發現,其中一口“水缸”的水質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貴州省貴陽市主要飲用水源來自“兩湖一庫”,即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據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網站的介紹,“兩湖一庫”每天為120多萬市民供應飲用水,占貴陽市城區用水量的60%,被稱為貴陽市民的“三口水缸”。
然而,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在當地調查發現,其中一口“水缸”的水質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排污溝被苗圃掩蓋
阿哈水庫位于貴陽市小河區,距市中心約8公里。這個竣工于1960年的水庫風景秀麗,從高處望去,整個庫區宛若著名景區千島湖。然而,美麗風景難以遮擋庫區周邊的污染問題。
在庫區東北面的阿哈寨,水庫邊住著幾十戶人家,房子依山而建,往下數十米,就是水庫的水位線。記者沿著公路邊一條小路往下坡處走,繞到路邊樓房的背后,一片生活垃圾躍然眼前。
灌木叢中,各種生活垃圾散落在地上,就連樹梢上也掛著各種顏色的塑料袋、尿不濕,甚至成袋的生活垃圾。樓房背后,記者看到了污水的出口。盡管當時沒有排放污水,但從管口殘留的水漬來看,這里曾經有污水流出。
視野范圍內,阿哈水庫的水位線已經逼近這片垃圾下方。
在幾百米之外的另一條小路旁,一個簡易的廁所散發著臭味,記者站在廁所旁,就能看到坡下二三十米處的水庫水位線。
類似的污染不只一處。環阿哈水庫公路沿途,記者注意到,不少民房距離水庫甚近,岸邊還有養雞場。在水庫西南方的金竹鎮金山路,記者在公路邊看到,一條小溝正汩汩地往外排放污水,溝底呈現墨黑色,水面不時泛起白色的泡沫。
記者沿著小溝行走,垃圾越來越多,牛奶盒、飲料瓶、食品包裝袋,各種垃圾或漂浮在水面,或陷在黑色的淤泥中。中途隨著其他溝渠匯入,溝面越來越寬。大約1公里外,經過一片長滿水草的沼澤地,夾雜著垃圾的污水匯入了阿哈水庫。
不過,這條排污溝被一片郁郁蔥蔥的苗圃掩蓋,站在公路邊看,很難發現這條暗溝。
記者實地踏訪后發現,這些地方都屬于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保護飲用水源”的警示牌隨處可見。立在多處的“阿哈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禁止行為”標志牌明確寫著:禁止堆放、填埋城鎮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
村民們沒把警示牌當回事
除了可見的生活垃圾,在水源保護區內的違章建筑,也是水質安全的隱患。
記者驅車沿著環阿哈水庫公路前行,進入金竹鎮阿哈生態村,村口立著一塊“阿哈水庫警示牌”,落款是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不過,村民們顯然沒有把這塊警示牌當回事,在道路兩旁隨處可見正在修建中的民房,以兩到三層的樓房居多。
根據《貴陽市阿哈水庫水資源環境保護條例》,在阿哈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建設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
住在金竹鎮的一位居民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修建房子的有本地居民,也有外來的老板。修好房子后,他們用來對外出租。
在竹林村一處正在施工的2層樓房前,記者佯裝求租廠房,房東熱情地帶記者進樓參觀。
“這房子有合法手續嗎?”記者問。
“現在還沒有,但能辦下來。”
“將來會不會像那棟房子一樣,被政府推倒?”記者指著不遠處的廢墟,表達了憂慮。
“放心吧,不會的?!狈繓|說。
4月5日,金黔在線網站的一則消息稱,貴陽市小河區阿哈水庫水源保護區,隨著43處違法建筑的順利拆除,小河區竹林村的違法建筑拆除工作基本完成,拆除面積共計30000多平方米。
4月6日晚,記者電話聯系竹林村上述房主。這位房主稱,自己的房子前幾天剛剛竣工,不過這次拆除違法建筑的行動對他沒有影響?!安鸬亩际峭獾厝私ǖ姆孔?,外地人沒有關系,所以房子被推倒。”
在庫區東北部的阿哈寨,一處2層民房內,一名中年男子的回答更令人驚詫。
談到污水排放問題時,中年男子提高了警惕:“排得多不多?幾十噸的廢水可不行,管得可嚴了。”
“不多,一天也就幾噸吧?!奔侔缤獾乜蜕痰挠浾哒f。
“那問題不大,自己處理就行了?!敝心昴凶舆€幫著出主意:挖個池子,挖條暗溝,白天存著,晚上排放。
記者在多處暗訪,房主或領頭的工人均表示,如果租房用于辦工廠,可幫忙落實辦廠的配套條件,比如牽引電壓為380伏的工業用電。
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巡查
4月6日下午,本報記者聯系上了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在電話里聽完中國青年報記者對阿哈水庫生活垃圾污染和違章建筑問題的陳述后,辦公室一位姓黃的主任說,這種現象應該不存在,她進而表示:你說的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核實。
黃主任說,水源地保護工作,有的屬于兩湖一庫管理局的職責范圍,有的屬于地方政府管。至于哪些屬于兩湖一庫管理局管,哪些屬于地方政府管,黃主任沒有明示。她說:我們是嚴格按照有關水源地保護條例的規定來執法的。
黃主任強調:“在水源保護區內,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巡查。管理局也在水源保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今年啟動了生活垃圾清理項目,在一些片區啟動了污水處理項目?!?/p>
發稿前,記者在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官方網站首頁上看到這樣的消息:《兩湖一庫周邊村寨歷史存量生活垃圾清理項目正式啟動實施》。消息稱,兩湖一庫 流域范圍每天產生生活垃圾上百噸。長期以來,由于生活垃圾管理機制不健全,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體系不完善等原因,垃圾隨意堆放于湖岸、溝渠、排水溝 附近,雨季來臨時,大部分垃圾隨雨水沖刷進入湖庫,給兩湖一庫水環境帶來極大影響。
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與云巖區、小河區、花溪區、清鎮市、金陽新區簽訂了《兩湖一庫周邊村寨歷史存量生活垃圾清理扶持協議》,全面開展兩湖一庫周邊村寨歷史存量生活垃圾清理工作。
消息最后說:清理工作將于4月底完成,確保在雨季來臨前徹底清除兩湖一庫周邊村寨歷史存量生活垃圾,防止大量垃圾被沖刷進入湖庫。